大家都知道,互联网能更高效的加速信息的传播以及普及,但是在中国国内,
互联网虽然高速发展,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缺越来越封闭了,已经没有了互联网的本质。
无处不在的审核、时时面临的举报风险、不被赋予的完整使用权,无法申诉的专断封号,没有隐私保护的实名暴露。我们以安全、隐私和自由,到底换来了什么?
的确,微信是高效的通讯软件,也让我们获取了看似丰富的资讯,也养活了数以万计的自媒体人。但许多重要的问题都被「效率」和「繁荣」掩盖了。
原初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由超链接构成的大网,而微信本质上只是一个局域网,在微信内甚至无法附加或打开外部链接,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们因此成为了一个个的孤岛,无法有效地为互联网世界做贡献。
封闭,专断,自恋 — 这是微信的产品设计逻辑。在这个无法引用和被引用,无法保证留存,无法讨论和质疑的言论环境里,自然充斥着耸人听闻的标题党,公开化的私人生活,取悦读者的「精神鸦片」和自以为是的愚昧偏见了。
什么是有意义的言论呢?有意义的言论能积累真知,导向共识,帮助判断,促进行动。在微信舆论场的喧嚣中,任何探讨重要公共议题的内容都会很快消失,更不必说从言论迈向行动。现存的所谓文化和思想市场,仿佛只是让大家忘记这个统治这个系统的不自由。
通过自由的互联网,我们至少可以在言谈上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,这本来就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。
当然,自由的代价带来的也会有无数的不知道真假的各种消息,我们需要培养能力去辨别真假。